今日芒種,遠洋苗家藥業帶您深入了解芒種!這3種食物記得吃,營
今天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—芒種,“
芒種”一詞最早出自《周禮》:“澤草所生,種之芒種”。
“芒”是指北方的小麥開始豐收,
“種”是指南方的稻子開始播種,
所以“芒種”又名“忙種”。在民間有句諺語“芒種忙、忙著種”,這是一個耕種忙碌的節氣,林清玄說:“稻子的背負是芒種,麥穗的承擔是芒種,高粱的波浪是芒種,天人菊在野風中的盛放是芒種。”芒種比小滿更讓人喜悅,因為芒種是一個收獲與希望并存的好時節。
芒種之后最顯著的氣候特點是:氣溫升高、雨量充沛、空氣濕度大。都說芒種是陰氣相生,鳥鳴夏忙,而三候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。一候螳螂生,感受到陰氣的小螳螂破殼而生;二候鵬始鳴,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,并且感陰而鳴;三候反舌無聲,學舌的反舌鳥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。
芒種和其它節氣一樣,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節氣習俗,送花神、安苗、煮梅等。
送花神
此節氣與花神有關,既有農歷二月二迎花神,也有芒種送花神,人們把五顏六色的彩線系在樹上,以此感謝花神帶給人間的美麗,并送其歸位,盼望來年再次相會。
煮梅
煮梅這個習俗據說在夏朝就已經有了,這個時候正好梅樹結出果實,若是直接食用,肯定是比檸檬還要酸幾倍。于是古人就發明了各種煮梅的方法,芒種當天動手做,既飽口福,又很有風雅的形式感。三國時有“青梅煮酒論英雄”的典故,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、共論英雄。
安苗
相傳“安苗”起源于唐末宋初,清道光末年起逐漸興盛。每到芒種時節,種完水稻,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,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。在田頭地角鳴鑼、燒紙、插小紅旗。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,把面捏成五谷六畜、瓜果蔬菜等形狀,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,作為祭祀供品,祈求五谷豐登、村民平安。
由于各地的風俗習慣都略有差異,所以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。那么芒種之后,由于氣溫升高、雨量增多、空氣濕度大,所以咱們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。很多人一下子是很難適應這種天氣,便會出現不適,俗話說:“芒種夏至天,走路要人牽。”所以在飲食方面還要多喝水,多吃清淡的食物來進行清補,一些新鮮的水果、蔬菜等大可多食用,羊肉、牛肉等這些大補的食物還是能少吃就少吃吧!所以今天給大家介紹幾種適合這個時節吃的食物。
1、苦瓜
俗話活:“苦夏吃苦夏不苦”。苦瓜能泄去心中煩熱,排除體內毒素,而苦瓜的做法也很多,涼拌、炒食、煲湯,但個人覺得最好的吃法還是涼拌,既能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,又能保留其口感。
2、鴨肉
鴨肉也是人們進補的優良食品,它不溫不火、滋陰養胃,鴨肉蛋白質含量比畜肉含量高得多,脂肪含量適中且分布較均勻,十分美味。
3、綠豆
綠豆的做法也有很多,但是在夏季最受歡迎的非綠豆湯莫屬,它是家庭常備夏季清暑飲料,清暑開胃,老少皆宜。但是今天要給大家分享一個綠豆糕的做法,當作夏季的消暑小吃也是很不錯的。
【綠豆糕】
食材:綠豆150克、黃油35克、白糖40克、麥芽糖20克
配料:可可粉5克、抹茶粉5克(這兩樣我只是用來增加不同的口感,可有可無)
(1)準備150克干綠豆,提前浸泡24個小時左右(夏天建議放在冰箱冷藏浸泡,太熱會發芽)。
(2)泡好的綠豆搓掉豆皮。
(3)綠豆控干水分,平鋪在籠布上,冷水上鍋蒸1小時,直到綠豆一搓成泥就可以了。
(4)蒸好的綠豆,一點一點的放入濾網中,用勺子按壓過濾成豆沙。
(6)準備不粘鍋,開小火,倒入黃油和豆沙,期間不停地翻炒,防止粘鍋底,炒至黃油被完全吸收。
(7)接著倒入40克白糖,炒至白糖融化,加入麥芽糖,炒至豆沙細膩抱團。
(8)然后盛出放入碗中,放涼備用。最后就用模具塑形,如果沒有模具就可以直接吃了。
(9)我做了三種口味的,除了原味的,其余兩種是可可口味和抹茶口味的。分別加了少許可可粉和抹茶粉。
遠洋苗家今天跟大家的分享,希望朋友們在這一天都能種下希望、收獲幸福。